船舶制造(hull 焊接、动力系统安装)与维修(船体补焊、发动机大修)过程中,大型焊接设备、高功率动力系统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,温度过高会导致焊接变形、发动机测试数据失真,甚至引发设备故障。专用船舶制造冷水机通过高负荷冷却设计与抗恶劣环境能力,满足船舶建造的高强度、高可靠性需求,适配海洋环境的防腐、抗振动要求。
1. 船舶 hull 大型焊接设备降温
针对船舶 hull 焊接(如钢板埋弧焊、气体保护焊)的大功率焊机(输出功率 200-500A),冷水机采用 “双循环冷却系统”,可同时冷却焊机变压器与焊枪,将变压器温度稳定控制在 60±2℃,焊枪喷嘴温度控制在 40±3℃。例如在万吨级船舶 hull 钢板焊接中,埋弧焊机持续工作时(焊接速度 30-50cm/min),变压器易因过热导致输出电流波动(偏差超过 5%),冷水机通过实时补偿热量,确保焊接电流稳定,使焊缝熔深偏差≤1mm,符合《船舶焊接质量检验标准》(CB/T 3958-2021)要求。同时配备 “抗振动管路设计”,采用柔性波纹管连接,耐受船舶建造现场的机械振动(振动频率 5-50Hz),避免管路破裂泄漏。
2. 船舶发动机试车热管理
船舶柴油发动机(如主机、辅机)试车时,需模拟实际航行工况(负荷 0%-100%),发动机缸体、机油系统会产生大量热量(热负荷可达 100-200kW),需精准控制冷却水温。冷水机采用 “多回路恒温系统”,通过缸体冷却回路(水温 80±1℃)与机油冷却回路(水温 65±1℃),分别控制发动机关键部位温度,避免因水温过高导致发动机拉缸、机油黏度下降(黏度下降 10% 会导致润滑失效)。例如在船舶主机 100% 负荷试车中,冷水机可将缸体温度稳定在 80±0.5℃,使发动机排气温度、燃油消耗率等测试数据误差控制在 3% 以内,符合《船舶柴油机台架试验方法》(GB/T 11871-2021)对测试精度的要求。
3. 螺旋桨加工冷却保护
船舶螺旋桨(多为铜合金、不锈钢材质)加工采用大型数控铣床(铣削功率 50-100kW),高速切削会产生局部高温(刀具温度达 600-800℃),易导致刀具磨损加快、螺旋桨表面精度下降(尺寸偏差超过 0.2mm)。冷水机采用 “高压喷淋 - 油雾冷却复合系统”,通过 0.3mm 孔径的高压喷头向切削区喷射冷却油(闪点≥250℃),同时配合 - 5℃的油雾辅助降温,将刀具温度控制在 200-250℃,刀具使用寿命延长至传统冷却的 2 倍以上。例如在铜合金螺旋桨叶型加工中,复合冷却可使叶型尺寸精度误差控制在 0.05mm 以内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,避免因高温导致的金属氧化变色,减少后期抛光工序,提升加工效率。
4. 海洋环境防腐与防爆设计
船舶制造现场常处于高湿度、高盐雾环境(盐雾浓度≥5%),冷水机外壳采用船用级不锈钢(316L + 氟碳涂层),耐盐雾腐蚀时间≥5000 小时;冷却介质循环系统配备 “除盐过滤器”,可过滤冷却水中的盐分(盐含量≤50ppm),避免管路腐蚀堵塞。同时,针对船舶维修中的防爆需求(如油舱附近焊接),冷水机采用 “Ex d IIB T4 Ga 级防爆设计”,电气部件密封等级达 IP67,避免电火花引发安全事故,符合《船舶电气设备防爆要求》(CB/T 3548-2019)。
船舶制造对焊接质量、动力系统可靠性要求极高,冷水机操作需兼顾高负荷冷却与恶劣环境适配,以船舶专用水冷式冷水机为例:
1. 开机前系统与工况适配检查
• 系统检查:确认冷却介质类型与工况匹配(焊接设备用工业冷却油,发动机试车用防冻液,螺旋桨加工用专用切削液),液位达到水箱刻度线的 90%,检测水泵出口压力(稳定在 0.6-0.8MPa),查看冷却管路、喷淋头接口密封状态(无渗漏);检测冷却介质盐含量(≤50ppm),超标则启动除盐过滤器;
• 工况适配:根据施工场景调整参数(如船台焊接需提升抗振动等级,发动机试车需精准控温),安装温度传感器(焊机传感器贴附变压器,发动机传感器嵌入缸体),校准传感器精度(误差≤0.5℃)。
1. 分工序参数精准设定
根据船舶制造不同工序需求,调整关键参数:
• 船舶 hull 焊接:焊机变压器冷却水温 60±2℃,焊枪冷却水温 40±3℃,水流速度调至 2.5-3.0L/min,开启 “双循环冷却” 模式,设定电流波动报警阈值 ±5%;
• 发动机试车:缸体冷却水温 80±1℃,机油冷却水温 65±1℃,水流速度调至 3.5-4.0L/min,开启 “多回路恒温” 模式,配备水温与发动机负荷联动(负荷提升 10%,流量增加 5%);
• 螺旋桨加工:冷却油喷淋压力 0.8-1.0MPa,油雾温度 - 5-0℃,水流速度调至 2.0-2.5L/min,开启 “复合冷却” 模式,设定刀具温度上限 250℃;
• 设定后开启 “权限分级” 功能,仅持证工程师可调整核心参数,操作记录自动上传至船舶制造管理系统(MES)。
1. 运行中动态监测与调整
通过冷水机 “船舶制造监控平台”,实时查看各设备温度、冷却介质盐含量、焊接电流 / 电压等数据,每 20 分钟记录 1 次(形成建造质量台账)。若出现 “焊机变压器温度过高报警”(多因冷却油黏度下降),需暂停焊接,更换高黏度冷却油(黏度 40-60cSt),恢复后小批量试焊(100mm 焊缝)检测熔深;若发动机试车水温波动超过 ±2℃(多因负荷骤变),需微调冷却流量(负荷增加时流量同步提升),确保缸体温度稳定;若螺旋桨加工表面精度偏差超标(多因喷淋压力不足),需提升喷淋压力 0.1-0.2MPa,同时检查刀具磨损状态,必要时更换刀具。
2. 工况切换与停机维护
当生产线切换工序(如从 hull 焊接切换至发动机试车)或施工地点转移(如从船台转移至车间)时,需按以下流程操作:
• 切换前:降低冷水机负荷,关闭对应设备冷却回路,排空管路内残留介质(避免不同介质混用),清理喷淋头、过滤器内的金属碎屑;根据新工序需求重新设定温度与流量参数(如发动机试车水温提升至 80℃);
• 切换后:小批量试运行(如发动机 50% 负荷试车 30 分钟),检测设备温度、测试数据是否达标,确认无问题后恢复满负荷运行;
• 日常停机维护(每日施工结束后):关闭冷水机,清理设备表面盐雾、灰尘(用淡水冲洗后擦干),检测冷却介质盐含量与黏度,补充不足的介质;检查防爆部件密封状态,更换老化的密封垫。
1. 特殊情况应急处理
• 冷却介质泄漏(焊接中):立即停机,关闭对应管路阀门,用吸油棉清理泄漏区域(避免介质污染船体钢板),更换损坏的管路或密封件后,补充冷却介质并排气,重新启动前检测管路密封性;已焊接的焊缝需进行无损检测(如超声检测),确认无内部缺陷;
• 突然停电(发动机试车中):迅速关闭冷水机总电源,断开与发动机的连接,启动备用发电机(30 秒内恢复供电),优先恢复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,待水温稳定后,逐步降低发动机负荷(从 100% 降至 0%),避免高温导致发动机损坏;
• 盐雾腐蚀报警(冷却介质盐含量超标):立即启动除盐过滤器(全负荷运行),每 10 分钟检测一次盐含量,达标后用淡水冲洗管路 2 次,同时检查管路是否有腐蚀点(如点蚀、锈斑),腐蚀严重的管路需立即更换,防止破裂泄漏。
• 日常维护:每日清洁设备表面与过滤器,检测冷却介质盐含量、黏度与液位;每 4 小时记录焊接电流、发动机水温等数据;每周启动除盐过滤器进行系统除盐,清理喷淋头金属碎屑;每月校准温度传感器(溯源至国家计量院船舶专用标准),对水泵、压缩机进行润滑维护;每季度对防爆部件进行密封性测试,对换热器进行除垢(使用船舶专用除垢剂,避免腐蚀);
• 选型建议:船舶 hull 焊接选 “双循环焊接冷水机”(制冷量 50-100kW,抗振动等级≥50Hz),发动机试车选 “多回路恒温冷水机”(控温 ±0.5℃),螺旋桨加工选 “高压复合冷却冷水机”(喷淋压力≥1.0MPa);大型造船厂建议选 “移动式集中供冷系统”(总制冷量 200-300kW,带拖车式设计,便于移动);选型时需根据设备功率与工况匹配(如 500A 埋弧焊机需配套 80-100kW 冷水机,2000kW 船舶主机需配套 150-200kW 冷水机),确保满足船舶制造高强度、高可靠性需求,保障船舶建造质量与航行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