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色金属冶炼(铜电解、铝铸造、锌合金压铸)过程中,高温冶炼炉、铸造模具会产生大量热量,温度失控会导致金属纯度下降(如铜电解杂质超标)、铸件开裂(如铝型材缩孔),甚至引发设备烧毁事故。专用有色金属冶炼冷水机通过高温耐受、大负荷冷却设计,满足 GB/T 13586-2022、YS/T 419-2021 等行业标准要求,保障冶炼过程稳定与产品品质。
1. 铜电解精炼槽恒温冷却
针对铜电解精炼工序(粗铜提纯至 99.99% 纯铜),电解槽电解液需稳定在 55±2℃(温度过低会降低电解效率,过高则导致硫酸挥发、极板腐蚀)。冷水机采用 “电解槽蛇形盘管冷却系统”,通过嵌入槽内的钛合金盘管(耐硫酸腐蚀,使用寿命≥5 年),将电解液温度精准控制在 55±1℃,同时配备 “电流 - 流量联动” 功能:当电解电流从 2000A 提升至 3000A 时,自动加大冷却流量(从 5m³/h 增至 8m³/h),抵消电流增大产生的额外热量。例如在 10 万安培铜电解槽中,稳定的电解液温度可使电流效率提升至 95% 以上(传统冷却仅 90%),阴极铜纯度达 99.995%,杂质含量(如铁、镍)≤0.003%,符合《阴极铜》(GB/T 467-2010)高纯铜标准,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的极板钝化、电解槽结垢问题。
2. 铝型材铸造模具降温
铝型材挤压铸造(如建筑用铝型材、工业铝部件)中,模具温度需控制在 300±5℃(温度过高会导致型材表面氧化、脱模困难,过低则引发铸件冷隔、缩孔)。冷水机采用 “模具分区冷却系统”:通过模具内预设的多组冷却水路,对模具进料口(温度 320±5℃)、成型区(300±5℃)、出料口(280±5℃)进行分区控温,同时配备 “红外测温联动”:实时监测模具表面温度,当局部温度超限时,自动调整对应区域冷却流量。例如在 6063 铝合金型材铸造中,分区冷却可使模具寿命延长至 8000 模次(传统冷却仅 5000 模次),型材表面粗糙度 Ra≤1.6μm,尺寸精度误差≤0.1mm,避免因模具过热导致的型材变形、表面气泡问题。
3. 锌合金压铸快速冷却
锌合金压铸(如汽车零部件、五金配件)需将熔融锌合金(450-480℃)注入模具后快速冷却至 150℃以下定型,冷却时间过长会延长生产周期(传统自然冷却需 30 秒 / 件),过快则导致铸件应力集中(开裂率超 5%)。冷水机采用 “压铸模喷雾 - 水冷复合系统”:第一阶段通过高压水雾(水温 25℃)将模具温度从 400℃降至 200℃(冷却时间 8 秒),第二阶段通过模具内冷却水路降至 150℃(冷却时间 5 秒),总冷却时间缩短至 13 秒 / 件。例如在锌合金汽车门把手压铸中,复合冷却可使铸件成型效率提升 2 倍,应力开裂率控制在 0.5% 以内,铸件硬度达 HB 80-90(符合《锌合金压铸件》GB/T 13821-2009),同时减少模具热疲劳损伤,降低维护成本。
4. 耐高温腐蚀与防爆设计
有色金属冶炼环境含强酸(硫酸、盐酸)、高温金属液,冷水机接触腐蚀介质的部件采用哈氏合金 C276(耐 80% 硫酸腐蚀,耐温≤650℃),管路接口采用氟橡胶密封垫(耐高低温 - 20℃至 200℃,防酸液渗漏);针对锌合金压铸车间的锌蒸汽(易燃易爆),设备电气部件采用 Ex d IIB T4 Ga 级防爆设计,符合《有色金属冶炼厂安全设计规范》(GB 50986-2014),避免蒸汽遇电火花引发爆炸事故。同时配备 “高温预警” 功能,当冷却介质温度超过 60℃时,自动启动备用冷却回路,防止设备过热损坏。
有色金属冶炼对生产效率与产品纯度要求极高,冷水机操作需兼顾高温适配与防腐蚀规范,以冶炼专用水冷式冷水机为例:
1. 开机前系统与工艺适配检查
• 系统检查:确认冷却介质(工业防冻液,浓度 40%-50%,耐温 - 30℃至 100℃,添加缓蚀剂)液位达到水箱刻度线的 90%,检测水泵出口压力(稳定在 0.8-1.2MPa),查看电解槽盘管、模具冷却水路接口密封状态(无酸液、金属液渗漏);检测冷却介质 pH 值(7-8,防止管路腐蚀),不达标则添加缓蚀剂;
• 工艺适配:根据冶炼类型设定基础参数(铜电解电解液温度 55℃,铝模具 300℃,锌压铸冷却时间 13 秒),安装温度传感器(电解槽传感器深入电解液 1/2 处,模具传感器贴附表面),校准传感器精度(误差≤0.5℃)。
1. 分工序参数精准设定
根据有色金属不同冶炼工序需求,调整关键参数:
• 铜电解精炼:电解槽冷却水温 35±2℃,水流速度 5-8m³/h,开启 “电流 - 流量联动” 模式,电流每增加 500A,流量提升 1.5m³/h;
• 铝型材铸造:模具进料口冷却水温 25±2℃、成型区 30±2℃、出料口 35±2℃,水流速度 3-5m³/h,开启 “红外联动” 模式,温度偏差报警阈值 ±5℃;
• 锌合金压铸:水雾冷却水温 25±1℃,喷雾压力 0.6-0.8MPa,水路冷却水温 20±1℃,水流速度 2-3m³/h,开启 “复合冷却” 模式,设定冷却时间 13±1 秒;
• 设定后开启 “权限分级” 功能,仅持冶炼操作资质人员可调整参数,操作记录自动上传至冶炼生产管理系统(MES)。
1. 运行中动态监测与调整
通过冷水机 “有色金属冶炼监控平台”,实时查看电解液温度、模具温度、铸件冷却时间等数据,每 15 分钟记录 1 次(形成冶炼质量台账)。若出现 “铜电解电流效率下降”(多因电解液温度偏低),需提升冷却水温 2-3℃,同时检测电解液浓度(维持 180-200g/L 硫酸);若铝型材表面出现气泡(多因模具局部过热),需加大对应区域冷却流量,重新测试模具温度分布;若锌合金铸件开裂(多因冷却过快),需延长水雾冷却时间 2 秒,降低水路冷却流量 0.5m³/h。
2. 换产与停机维护
当生产线更换冶炼品种(如从铜电解换为铝铸造)或模具时,需按以下流程操作:
• 换产前:降低冷水机负荷,关闭对应工序冷却回路,排空电解槽盘管内的残留电解液(用清水冲洗 3 次,避免腐蚀管路),根据新工序重新设定温度与流量参数(如铝铸造模具温度提升至 300℃);
• 换产后:小批量试生产(如铜电解试产 1 槽,铝铸造试产 10 根型材),检测产品纯度、表面质量,确认无问题后恢复满负荷运行;
• 日常停机维护(每日生产结束后):关闭冷水机,清理设备表面的酸液、金属碎屑(用碱性清洗剂擦拭),更换冷却介质过滤器滤芯,检查哈氏合金部件是否有腐蚀痕迹(如点蚀、壁厚减薄)。
1. 特殊情况应急处理
• 冷却介质泄漏(铜电解中):立即停机,关闭电解槽电源与冷却回路阀门,用碱性中和液(5% 氢氧化钠溶液)处理泄漏的电解液,更换损坏的管路或密封件后,重新注入冷却介质并检测 pH 值;已生产的阴极铜需重新检测纯度,不合格产品重新电解;
• 突然停电(铝铸造中):迅速关闭冷水机总电源,断开与模具的连接,手动打开模具泄压阀(防止铝液凝固堵塞模具),启动备用发电机(30 秒内恢复供电),优先恢复模具冷却系统;恢复供电后,重新校准模具温度,试生产 3-5 根型材检测质量;
• 模具超温报警(锌压铸中):立即停止锌液注入,启动备用冷却水泵(流量提升至正常的 1.5 倍),同时向模具表面喷洒降温剂(如石墨乳),待模具温度降至 300℃以下后,检查冷却水路是否堵塞(用压缩空气吹扫),排除故障前禁止继续压铸。
• 日常维护:每日清洁设备表面与过滤器,检测冷却介质液位、pH 值;每 2 小时记录电解效率、铸件合格率数据;每周用柠檬酸溶液(浓度 3%)清洗冷却管路(去除水垢、电解液结晶),检查防爆部件密封状态;每月校准温度传感器(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),对水泵、压缩机添加耐高温润滑油;每季度对哈氏合金部件进行壁厚检测,评估腐蚀程度;每年对换热器进行打压测试(保压 1.2MPa,30 分钟无压降);
• 选型建议:铜电解精炼选 “电解槽专用冷水机”(制冷量 50-100kW,耐硫酸腐蚀),铝型材铸造选 “分区控温冷水机”(支持多水路独立控温),锌合金压铸选 “复合冷却冷水机”(带喷雾 + 水冷模块);大型冶炼厂建议选 “集中供冷系统”(总制冷量 200-500kW,支持多车间并联);选型时需根据冶炼规模与热负荷匹配(如 10 万安培铜电解槽需配套 80-100kW 冷水机,6000 吨 / 年铝型材厂需配套 150-200kW 冷水机),确保满足有色金属高效冶炼需求,保障产品品质与生产安全。